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29) (第3/3页)
地形缘故,负重爬山更是常有的事,大明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当真不算太难,主要是离开故土去别的地方参考这件事让人禁不住有些犹豫。 ??木白歪着脑袋想了想,忽然举起手来,我要报名。 ??他个子本来就小,现在加上手臂的高度也不过就是成人的正常身高,其实也不起眼,但是字正腔圆的汉话在此时格外招眼,一瞬间就被身心俱疲的小吏捕捉到了。 ??但等他转过头来,看到那张熟悉的脸时就有些无语了,满脸就是你来凑什么热闹的无奈。 ??是的,这个小吏还真是个熟人,之前木白在登记时候替下的那个拦着土族做登记却因语言不通而差点崩溃的人就是他。 ??因为此前有过几面之缘加上对这小孩印象颇深,小吏对木白的情况还是相当关注的,所以此刻看到木白的时候更加震惊了。 ??你怎么会在这儿?你现在不是应该在府试吗? ??木白没顾得上仔细打量小吏震惊疑惑的表情,上前两步就递上了自己的户籍册子,朗声道:芒布路秀芒村,木白要报考武举。 ??嚯!这下子围观的人都听到了他的话。有些人不懂汉话,但看到这么个小个子来参考都十分惊奇。 ??是小娃?还是长得矮? ??肯定是小孩啊,正常人哪有这么矮的,就到咱腰吧这娃娃。 ??嘿呀,你不知道有些人是天生矮吗,就那个侏儒什么的 ??木白头顶冒出了一个小小的青筋,在小吏迟疑着接过他的户籍册的时候又特地用土话补充了一句:九岁! ??你才侏儒,你全家侏儒,我还是个小孩呢,先生说他这么高已经是正常水准了好不好! ??呃,你小吏捏着木白的户籍册左看右看,试图找个能做决策的人,但是周围的兵哥们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他,没人肯给他出主意。 ??孤立无援的小吏只能重新抽出上头发下来的文件,反复看了几遍就像找个拒绝他参考的条令。 ??木白见他那模样轻咳一声:别看了,上头没规定年龄。 ??坑爹啊!小吏嘴角一抽,发现文书上真的只说了不接受有犯罪记录的人参考,没规定考生年龄。、 ??这或许是因为大明的皇帝想要给那些因为暂停十年科举而被耽误的年长者一个机会,谁能想到居然会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娃来凑热闹参加武举不是。 ??既然没有规定年龄,那自然是可以参加的。小吏捏着笔抄录下他的信息后只觉得头痛欲裂,看着这个小娃在原地蹦蹦跳跳扭手扭脚做准备的模样,还是决定调换一下考试的顺序:你要不先考箭科吧? ??看着小孩那小身板,小吏觉得不像是能举起两石的模样。举重可不是个小事,一个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射箭倒是安全些,只要别射到自己身上,最坏不过是扭伤。 ??他想的挺好,若是木白在射箭这一关被刷下来,自然就不必考举重了。 ??理由也是现成的,边上不是还有个考生要比试,就说重复利用场地得了。 ??木白从对方未尽之语中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他倒是没对他人的不信任有什么负面情绪,反而冲着对方露出了大大的微笑,随即便甩了甩手腕,做起了事先准备。 ??那个,小郎君,我们的靶都是成人高度,要给你搬个凳子踩踩吗? ??木白:要。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次科举应该是木有武举的,大明的武举开考的次数并不多,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武官一般都是家中继承下来的职业军人。 ??另一方面大明还有军籍补充军人人口,所以明朝的武举只能说是一个聊胜于无的补充手法吧,想得起来就开,想不起来就不开。 ??其实这一点还挺可惜的,明朝的户籍制度(就是匠籍、军籍、民籍那玩意)在初期的确是保证了普通民籍的生活安定(明朝普通百姓不用参与到战争中去)但是也导致了阶级固化与腐朽,以至于社会百姓没有了进取心,失去了活力和流动性。 ??而且因为老祖宗的一个决定,致使后代子孙不得不跟着前人的脚印来走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公平,毕竟有些行业是真的吃天分。 ??户籍制度是在清朝被取消的,所以清朝对于武举的依赖性比较高。 ??但值得吐槽的是,武举诞生是在武则天时期,也就是唐朝,当时的科考项目还是射箭、摔跤之类的搏斗类项目,所以当初武举选上来的人才质量比较高。 ??但到了宋朝就变成了主要以兵书为主武力为辅,从此一路延续。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宋朝人脑袋有问题,但其实不全是。到了清朝时候考虑到要求武夫读书这个可能太难为他们了,曾经将文举题目简化,结果导致社会对武举的地位看得更轻,认为武官都是莽夫,以至于人才纷纷弃武从文。 ??清朝末期带兵打仗的大部分都是文官,还美其名曰儒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