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玩家[无限]_地球玩家[无限] 第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地球玩家[无限] 第85节 (第1/2页)

王奇等三名幸存者都有参加第三个项目的比试,两个近战刀客,一个远程驽手,而特工们的选择包括骑手、腰引弩手、刀客、车战等。
  比起前几日的拉炼与狩猎,比斗项目明显更加精彩,预备役们心中卧槽卧槽卧槽一片,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当代武侠电影都比不上的,光是速度就看得他们眼花缭乱。
  参军者中真正的高手也出来了。
  王奇在剑斗中也遇到好几位属性比他低、但刀法远胜于他的刀客,结果很明显,意外跌落前三名,刚刚排名第四。
  其他两位幸存者远程驽手获得乙士称号。近战刀客跟王奇一样为丙士,他们的力量速度可能有上乙士的潜力,输在刀法与战斗经验上。
  让人意外的是,有张三李四在内三名特工共打战车斗赛,他们三人都可掌车可射箭,可近战,他们配合十分默契,车技车速一流,再加上有改进战车之功,生生挤进了前三名。
  最后的自由挑战擂台赛非常精彩。
  一开始还有普通级别的士兵上场,但从一个乙士剑客上场后,基本全是高手pk,连众官吏看得津津有味,过程中讨论谁胜谁负。
  民间参军者的打斗模式与侍卫们士不一样的,叶陌也在围观中吸收不小新知识。
  比赛进行到中期,士兵中的守擂者是一名甲士剑客,当他询问是否还有人上台挑战时,忽而听见一声女音回答,但见王雪空中几个借力,如同一阵轻风,出现在擂台赛上。
  孟胜徐弱:“……”
  众官吏:
  “这不合礼!”
  第82章 春秋战国(21) 娘子军团
  叶陌当然是第一个跳出来向着王雪讲话:“这都怪我,刚刚言词上有所误,讲得是所有人都可参加擂台赛,雪姬她附和规则。”
  众人这回忆起刚刚女公子的话,他们的确忽略了这个词,事实上,在平时这类情况,所有人泛指所有男人,可马场有不止一位女子。
  因这个时代统治阶级基本不道歉,他们也以为是女公子的疏忽。
  叶陌的目光在官吏们腰间佩剑上走一圈,这个时代人佩剑却不一定会剑,再道:“六艺中,雪姬在御、乐、礼上天赋甚高,尤乐上灵性高于常人,当世贵女典范,她还擅剑、喜剑,如同诸位,皆以珠玉戈剑为宝,擂台赛就像公子贵女们间切磋剑艺而已,合情合理。”
  众官吏默。
  叶陌还赐了一把阳城君府里的宝刀给这名侍卫,一是安抚人心,二是以示公平,王雪的刀当然是好于士兵的。
  王雪甲士:“多谢女公子。”
  徐弱无奈看了自家闺女一眼,也不知道她给文静师妹喝了什么迷魂汤,竟一直宠着她胡来,回去再抄二十木简的大字!
  王雪隔壁甲士行了一个十分潇洒的抱拳礼,对面剑客愣了一下,依葫芦画瓢,回以抱拳礼。
  二人比试正式开始。
  有诗云:“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作为唯一能够在华夏流传二千五百多年的门派,在功法尤其是在外修功法上,肯定是有优势的。
  内修功法适合绝大多数五行俱全的体质,但因不是唯一,所以对每个人而言都不是最佳,只有对先秦时期一干弟子来讲为最佳。
  王雪的内修已经换了定制版,可外修功法还是以峨嵋剑法为主,特点是刚、柔、脆、快、巧,即潇洒轻盈,又干练果断。
  这么一看,峨嵋剑法非常适合她的个性和偏向敏捷属性的天赋。
  而对面的剑客能够在八万士兵中脱颖而出,实力也不容小觑,不论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剑法步法方面都很优秀,与龚子仪不相上下,接近于爱尔兰副本中‘中高阶剑士’的水平。
  一个以力量为主,一个以速度为主,二人的比斗从一开始就很激烈,当二者能力刀法剑法差不多运用到极致时,比拼的就纯靠身体素质了。
  王雪在比斗中成功突破敏捷属性后,在剑客追击时,反套路而行,迎面而上,剑指喉咙口,比对方快了半秒。
  胜负已定。
  这位剑客的个性如他的剑法一样直爽,当场对王雪抱拳行礼认输。
  叶陌为他们拍手叫好:“善!”
  按照规则,王雪获胜,接下来的擂台赛由王雪来守擂。
  可能还是由于男女性别问题,接下来上台九位挑战者的实力,还不如刚刚那位甲士,王雪获得胜利不难。
  但这连胜的结果还真出乎了众官吏的预料,他们不知道王雪的实力,也让王雪在阳城君士兵中成功留下一个剑客女高手的印象,要知道,能够守满十场擂台的人可不多。
  王雪飞回座位,和叶陌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再同时看向擂台。
  下一轮比赛继续,第一个上台的就是一位排名前三的刀客。
  ……
  以爱尔兰副本中阶高手为分界线,上擂台的每一个近战高手,都入了叶陌的名单,尤其是后期近战的一个个甲士们。
  但她今年没有挑战侍卫,对外解释,等君父归来,由他亲自挑选。
  今年的楚阳城春招终于在落日的余晖中,落下了帷幕。
  ……
  肉粮厂依旧在加班加点中,阳城君的粮仓有好多个,最大的还是在城内中心阳城君府,除了分赏外,肉粮一框框一罐罐被抬入府中。
  回府后,叶陌先去了一趟粮仓,排除粮仓的储存隐患,加派两轮侍卫12个时辰的轮流值班,加大保护粮食的安全力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