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婉儿,你可知朕为何将你下狱? (第2/3页)
人。” “为什么?” “公主心里应该很清楚才是。事到如今,奴婢劝公主还是别再忤逆陛下了,您不好过,我们这些宫人也遭殃。” “没事的,我自己进去便是。”婉儿轻声道,不知是对哪一个说的。 她被领进去以后,才吃了一惊。崇文阁三五个宰相,梁王武三思,魏王武承嗣均肃立于下,安静得有些可怕。,武曌立于正座台上,背对着她,是一个不怒自威的身影。 本以为不论要杀要放,都是私下解决的事。酷吏杀了多少人,没说还要宰相来审的。今日重臣与王爷都来了,婉儿一思量,还是有些云里雾里,只觉此事不如原本想的简单。 “陛下。” 武曌转身,俯视着她,眼神依旧锋利,让人看着都生疼。婉儿的目光还是对上去了,压住躲闪的欲望。 “婉儿,你可知朕为何将你下狱?”声音沉稳如钟。 短暂的沉默过后,她俯首答道:“罪臣不知。” “不知?果真不知?”武曌拿起桌案上一卷奏章,扔了下去,“那今日,朕就让你知道知道。读一读吧。” 那卷纸落在婉儿面前,滚落时系带散开了,懒洋洋躺在那里。 承嗣与三思站在两旁,面面相觑,腿都有些发软,不知武曌打的什么算盘。好在武三思很快明白过来,告密信本就没有署名,他们不认,谁都不能把这件事算在武家人头上。即便撕破脸皮,据理力争,他相信皇帝不会为了个女官,把自家人给处罚了。 “读出来。”武曌微微仰头,目光下瞥看婉儿。 婉儿展开这卷纸,纸张轻薄雪白,墨也是上好的,带着淡淡的香气。 “妾某[r1] 言:妾伏奉大家恩制,圣慈曲被,情深意重,揣分惭恩,以荣以惧。糜躯粉骨,不知所报。然昔闻忠邪难并立,善恶不同群……” 这封上表,以公主的口吻所书,大意有三层:其一,公主从小受圣上宠,心中感恩戴德,必然尽忠尽孝,日月可鉴其心;其二,上官才人身怀仇隙,数欲离间母女二人,以故友之身劝公主疏远陛下。所幸公主头脑清楚,未曾理会她的挑拨离间;其三,上官才人的罪大恶极,手段卑劣,其罪当诛,请求陛下处以极刑。 婉儿一字一句地读着,一声声诉状,使她越发清醒明白。读罢放下,目光瞥了眼承嗣和三思,他俩不再坐立难安,摆出一副看戏的姿态。 “朕特地不让公主进崇文阁,就是信你,想听听你怎么说。免得朝野说我偏心女儿,诛杀忠良。”她声音一顿,转而沉下去,“婉儿,你认罪么?” 婉儿略一沉吟,答:“臣无此罪,不敢认。” “这就难办了,”武曌笑起来,那笑让人忍不住寒噤,“你是说,公主诬陷你这个才人。可公主害你做什么呢?你给朕讲讲原委。” “臣下不知。臣尝劝慰公主疏远政坛,远离是非,却从未挑拨离间,令她疏远陛下。也许是说的不清楚,误会一场罢了。” 误会?她要置你于死地,就不想想为什么? 武曌冷笑道:“难办,实在难办。婉儿,朕爱惜你的才华,内廷也属你办事得力。你陪伴朕多年,朕也不信你会做出叛国的事来。可那样一来,就是公主污蔑诋毁,造谣生事。我也不信,我的女儿会做出那样的事。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臣身为才人,不能与公主友爱和睦,不能引导公主恭顺良孝,是臣之过。请陛下处罚。” 站在两旁的臣子都听出来了,这话听着温和,里面却带刺——说的就是公主血口喷人。武承嗣挑眉看戏,武三思拨弄着手指,漫不经心听着。 “既然此事你们各执一词,论不出短长,朕也不能妄动。不过婉儿,朕日日理政,旰食宵衣,日无暇晷,你们不和便罢,居然生出样的事来搅扰,不让朕好寐。这就该死。朕惜你咏絮之才,又伴朕多年,这次不杀你。可做错了事,也不能就这样放了,婉儿,去领你的罚。” 墨刑,古时五刑之一。看